基本信息:
中文名:成都大学 | 简 称:成大(CDU) |
院系设置:14个二级学院 | 创办时间:1978年 |
办学性质:公办大学 | 学校类别:综合类 |
院校代码:11079 |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:刘强、校长:王清远 |
校本部: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十陵上街2025号 | 文家校区: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家场 |
学院概况:
学院介绍:
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,传承了百年办学历史,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,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。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所在高校。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,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。学校具有学士、硕士学位授予权,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。学校是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、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、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、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。
建校40年来,学校扎根成都、立足四川、服务全国、面向世界,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,锐意改革,快速发展。秉承“自爱、自修、自尊、自强”的成大校训,“求真务实、自强不息”的成大精神,“雅成大德、恒成大器”的成大校风,围绕特色鲜明、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办学定位,实施“人才战略、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”三大发展战略,着力“校城融合、开放协同、区域应用”的人才培养特色,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。
学科建设
截至2018年11月,学校拥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、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、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、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、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5个,拥有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、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3个、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2个;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12个专业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:成都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
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:药学、工商管理
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:药物化学、药剂学、生药学、药物分析学、微生物与生化药学、药理学、会计学、企业管理、旅游管理
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:会计、艺术、新闻与传播、教育、体育、工程、农业
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:会计、音乐、广播电视、美术、艺术设计、新闻与传播、小学教育、学前教育、体育教学、材料工程、农艺与种业、农村与区域发展、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、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(含原农业信息化、农业机械化领域)、食品加工与安全
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:旅游管理
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:动画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软件工程、自动化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土木工程、会计学、法学、学前教育、体育教育、泰语 [1]
四川省重点学科:微生物与生化药学
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:骨科、泌尿外科
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:胸心外科、呼吸内科
师资力量:
截至2019年9月,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,其中正高职称190余人,副高职称450余人,博士近500人。学校名誉校长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樊代明院士,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20余人。有中国高被引学者、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、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、四川省教学名师等50余人。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、院士等十位高端人才为名誉院长、荣誉教授,特聘新西兰院士(皇家科学院院士、工程院院士)1人,博导/教授近40人,特聘高端外国专家40余人,特聘研究员(副研究员)80余人。
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:王清远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:王清远
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:王清远、毛洪涛
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:毛洪涛
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:毛洪涛
国家农业部岗位科学家:赵钢、张亚玉
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:王清远、毛洪涛、王卫、邓盛齐、李开南、张舒、赵钢、胡郁青、曹胜华、龚一龙、彭建设
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:毛洪涛、马胜、汪晓岗、赵钢、胡郁青
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:王清远、毛洪涛、王卫、刘达玉、赵钢、胡郁青、彭建设
四川省教学名师:周激流、王卫、胡郁青等
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杰出青年科技人才:刘涛、李建、李俊龙、时政、赵飞、梅汝槐等
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:康泰然
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:李开南
四川省优秀教师:孙哲、陈大伟等
研究成果
截至2018年11月,自2012年以来,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0项,其他国家级项目143项,省部级项目357项;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,其中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2015年入选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》1项;发表论文被SCI收录804篇、CSSCI收录467篇,获得专利授权684项。2016年以来,5名博士后进入学校博士后实践基地,获得3项国家博士后基金支持。
2016—2018年,学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年立项20项,排名在川高校前十;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0项,排名在川高校第六。2017—2018,学校连续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。
学校川抗所主办的《中国抗生素杂志》在全国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前十位。王清远教授于2014、2015、2016、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“高被引学者”榜单。
以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《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》项目获评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
据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,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达218.56万册,订购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,报纸54种,并新进了重庆智舍外刊服务系统,开通了文献传递;图书馆数字资源已达31TB,拥有电子图书138.4万册,先后购进了中外文数据库36个,资源类型覆盖期刊、图书、学位论文等,并自建了巴蜀名人资源库等7个特色数据库。